苏铁科植物属于什么植物(苏铁科)

2023-02-20 16:30 • 阅读 186
关于苏铁科植物属于什么植物,苏铁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叉叶苏铁(chaye sutie)�Cyeas micholitzii Dyer�苏铁科 CYCADACEAE现状 涉危种。2、叉叶苏铁在我国仅零星分布于广西龙州及云南弥勒的局部石灰

关于苏铁科植物属于什么植物,苏铁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叉叶苏铁(chaye sutie)�Cyeas micholitzii Dyer�苏铁科 CYCADACEAE现状 涉危种。

2、叉叶苏铁在我国仅零星分布于广西龙州及云南弥勒的局部石灰岩地区,由于森林乱砍滥伐,生境遭受破坏,种群陆续减少,又因群众采挖,已处于濒危境地,急待保护 。

3、�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植物,树干圆柱形,高达4米。

4、叶螺旋状排列,羽状全裂,长2-3米,叶柄两侧具短刺;羽处叉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波状,长20-30厘米,宽2-3厘米,幼树被白粉,后呈深绿色,有光泽,先端钝,基部不对称。

5、小孢子叶球圆柱形,长15-18厘米,直径约4厘米,梗长3厘米,粗1.5厘米;小孢子叶近匙形或宽楔形,黄色,边缘桔黄色,长1-1.8厘米,宽约8毫米,顶部有绒毛,圆或有短头,下面有多数3-4枚聚合而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桔黄色,长约8厘米,下部长柄状,上部菱状倒卵形,宽约3.5厘米,篦齿状分裂,裂片钻形,长1.5-2厘米,在其下方两则生有1-4个近圆形、被绒毛的胚珠。

6、种子成熟时黄色,长约2.5厘米。

7、�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龙州、大新、崇左及云南弥勒,生于海拔130-175米。

8、越南北部也有。

9、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位于热带北部季风区。

10、年平均温22℃,1月平均温14℃,极端最低温常年在0℃以上,偶在特大寒潮南下年分可下达-3℃,7月平均温28.1℃;年降水量1350毫米,集中于5-9月,占年雨量75%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1%。

11、叉叶苏铁为喜钙植物,通常生长在石灰岩低峰丛石山中下部,土壤为石灰岩土,中性至微碱性反应,较肥沃湿润。

12、主要伴生植物有蚬木 Burretodendro hsienmu Chun et How、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 Gagnep.、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Schott等。

13、�保护价值 分布范围极窄,植株稀少,羽片叉状分裂,为苏铁属植物中所罕见,对保护物种和研究苏铁属分类有一定的科研意义。

14、叶丛终年翠绿,可作绿化观赏。

15、�保护措施 广西龙州石山区已建立岗保护区,应在种群较多地点严加保护,促进其天然更新,并进行栽培,大量繁殖。

16、�栽培要点 一般采用分蘖,切干或种子繁殖。

17、分蘖繁殖时,应从老树干基部周围切取分蘖,种在肥沃湿润的腐殖土中,放半阴处。

18、也有将干部切成片段,埋土中,使干部四周发生新芽,再行分栽。

19、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即播种。

20、二、攀枝花苏铁(panzhihua sutie)�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苏铁科 CYCADACEAE地理分布 分布于四川南部渡口、宁南、德昌、盐源与云南北部华坪等地。

21、生于海拔1 100-2000米地带的稀树灌丛中。

22、�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攀枝花苏铁分布地区地处金沙江中段,地势陡峭,河谷深切,山体相对高度大,地形封闭,受干热河谷气候效应的影响,其气候冬季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气候类型。

23、年平均温约20℃,最低温-1- 2℃,极端最高温达40.7 ℃;年降水量约760毫米,干湿季明显,6-10月为湿润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9,11-5月为旱季;年平均相对湿度61%,2-5月则低于50%;无霜期294天。

24、土壤为石灰岩、砂页岩母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碳酸盐红褐土和山地黄红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偶有碱性)反应。

25、攀枝花苏铁成丛生长,群落中乔木植物稀疏低矮,外貌呈稀树灌丛,其组成种类因海拔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常见的种类为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 SKan、毛叶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 Gagne p.野漆Toxicoden dron succedaneum (L.)O. Kuntze.、东桑子Dodonaea viscosa (L.)Jacq .、金沙羊蹄甲Bxuhinia delavayi Franch.、毛叶柿Diospyros mollifolia ***.et Wils. 、雅致雾水葛Pouzolzia elegans Wedd.、光秃银叶铁线莲Clematis delavayri var. calve scens Schneid.、小菅草Themeda hookeri (Griseb.) ***.c***mus、小叶草Arthraxon micro phyllus Hockst.、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Hack.) ***.c***mus、小叶草Arthraxon micro phyllus Hochst.、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Hack.)***.c***mus、芸香草Cymbopogen distans(Nees)W. Wats、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Rtez.)c.***.hubb.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 ortus (L.) ***.ex ***.et Schult.等。

26、攀枝花苏铁根肉质,无主根,根部具有大量的珊瑚状菌根,常生于岩壁石缝,具有抗旱,抗火、耐贫者脊的特性。

27、在产地几乎每年都有部分植株开花结实,花期始于3月,9月种子成熟。

28、开花的雌雄植株,当年一般不再生新叶。

29、�保护价值 攀枝花苏铁为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

30、它的发现,不仅表明横断山区目前仍存在有天然苏铁群落,而且把苏铁属植物分布的北界推移到北纬27°11′,对研究植物区系、植 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理及冰川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31、保护措施 攀枝花苏铁发现之后,渡口市科委非常重视,园林部门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破坏现象仍未完全杜绝。

32、建议尽快在其分布集中之地——把关河及格里坪,建立攀枝花苏铁专项自然保护区。

33、其它产地亦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挖掘植株。

34、有关单位应积极繁殖。

35、以满 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36、�栽培要点 参考叉叶苏铁与篦齿苏铁。

37、三、篦齿苏铁(bichi sutie)�Cycas pectinata Griff.�苏铁科 CYCADACEAE渐危种。

38、近年来由于挖采作园林观赏者日益俱增,同时云南南部开发种植经济作 物,天然林被毁,在雌雄异株,不常花结子,致使植株急剧减少,有变为濒危种类的危险。

39、形态特征 棕榈状常绿植物,高达3米,树干圆柱形、覆被着宿存的叶柄。

40、叶羽状全裂,长1 -1.5米,叶柄长15-30厘米,两侧有长约2毫米的疏刺;羽片80-120对,硬革质,披针状线形,长15-20厘米,宽6-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中脉在两面均隆起。

41、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茎顶,长圆锥状,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小孢小叶,直径10-15厘米,小孢子叶楔形,长3.5-4.5厘米,密被褐黄色绒毛,下面有多数3-5个聚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密被褐黄色绒毛,上部斜方状宽圆形、宽6-8 厘米,有30余个钻形裂片,裂片长3-3.5厘米,先端尾状刺尖,大孢子叶下部窄成粗的柄状,长3-7厘,胚珠2-4,生于大孢子叶中部两侧。

42、种子卵状球形,长4.5-5厘米,直径4- 4.7厘米,熟时红褐色。

43、�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

44、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

45、印度、尼泊尔至中南半岛各国均有分布。

46、�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地处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域。

47、年平均温度16 -20℃,年降水量1 000-1 500毫米,集中于雨季降落,干季较长。

48、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 6。

49、常生于以厚缘青冈Cyclobalanopsis thorelii (***.et A Camus)Hu、毛叶青冈 ***.keri I(Craib)Hu、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中;或在余甘子phyll anthus emblica L.、毛果箕盘子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为标志的次生灌丛中也可见到。

50、常1-3年开花一次,花期在6-7月,种子在翌年2-3月成熟。

51、通常4-5月自茎顶萌发新叶,常宿存3-4年,而叶柄基则常宿存于茎干。

52、�保护价值 其大孢子叶的形状与二迭纪的化石苏铁相似,对研究苏铁类植物的演化、分布及古地理、古气候等都有价值。

53、树姿优美奇特,供观赏。

54、�保护措施 应在思茅或西双版纳选择适宜地区划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并应研究结实生物学特性,作为生产多量实生苗的科学依据。

55、�栽培要点 繁殖用种子。

56、种子寿命短。

57、果熟采收后最播于苗庆,约1-2个月即可发芽出苗。

58、幼苗期生长缓慢,须加强苗期管理。

59、同时在母树根基能萌生新苗,也可以分蘖繁殖。

60、�附录 云南苏铁(yunnan sutie)Cycas siamensis Miq.渐危种。

61、本种与篦齿苏铁的区别在于树干较短,叶柄较长;羽片薄革质,基部圆,两侧对称;大孢子叶密被红褐色绒毛,后变无毛,上部卵状菱形,宽3- 5厘米,有20-25个钻形裂片,下部柄状,长5-7厘米,胚珠生于柄的中部;种子较小,长2-3厘米,直径1.8-2.5厘米,成熟时黄褐色或浅褐色。

62、分布于云南南部蒙自、建水、石屏、弥勒、金平、景洪、潞西等地(分布图上用▲表示),生于海拔700-1 500米向阳山坡的灌丛中或蔬林下。

63、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分布。

64、四、台湾苏铁(taiwan sutie)�Cycas taiwaniana Carruth.�苏铁科 CYCADACEAE现状 濒危种。

65、台湾苏铁是古老的残遗植物,目前仅残存于我国台湾和海南的个别地区,数量极少,生长缓慢,繁殖力又弱。

66、加之森林的破坏,生境的改变和过量的挖掘,已处于濒监灭绝的境地。

67、�形态特征棕榈状常绿植物,直径20-35厘米,茎干圆柱形,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

68、叶羽状全裂,长达180厘米,宽20-40厘米;羽片90-140对,线形,革质,亮深绿色,长18-25厘米,宽7-12毫米,无毛;边稍增厚,不反卷,中脉在两面隆起或稍隆起;叶柄长15-40厘米,两侧有短刺。

69、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顶生,长椭圆状圆柱形,长约50厘米,直径9-10厘米,小孢子叶多数,近楔形,长2.5-4厘米;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端,长17-25厘米,密被黄锈色绒毛,后变无毛,上部斜方状圆形或宽卵形宽7-8厘米,羽状半裂,裂片钻形,先端刺尖,顶生裂片稍大,有锯齿或再分裂;下部柄状,长10-15厘米,中上部两侧着生4-6枚无毛的胚珠。

70、�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台湾台东县红叶溪上游及海岸山脉、台中县清水及海南陵水、琼中、保亭等地。

71、在台东县红叶溪上游和海南琼中县毛路村的深山峭壁里,尚有天然林及天然植株 。

72、�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台湾苏铁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

73、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年平均温20-24℃,1月平均温11-19℃,7月平均温24-28℃,年降水量1 500-2 000毫米。

74、通常生长在向阳的沟谷悬岩峭壁间或溪河两岸疏林中。

75、喜充足的阳光和湿润、肥沃的土壤,也能耐短期干旱。

76、具有抗火烧、喜温暖、畏冷湿、忌遮荫等特征。

77、台湾苏铁在分布区内一般都能开花,但种子很少成熟。

78、花期4-5月,种子当年秋年冬成熟脱落,但种胚要到第二年秋季才发育完全。

79、10多年生植株通常在茎干基部产生小芽,芽体长大成分枝,分枝基部又生新的小芽,再产生新分枝。

80、�保护价值 台湾苏铁为我国特有种,间断分布于台湾和海南,对研究地史的变迁和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81、树形优美,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82、�保护措施 建议在我国台湾省台东县红叶溪上游和海南省的琼中、陵水、保亭等地建立自然保护点,加强对台湾苏铁的保护。

83、广州、翁源、鼎湖山、罗浮山、海口、汕头、漳浦、厦门、福州等地已引种栽培。

84、�栽培要点 本种分蘖力较强,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在春季新叶未发时将母株茎基上或茎干上的小芽或小株切断,在切断茎干基部小株时,最好要带一部分细根,种后一般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能成活。

85、并应研究台湾苏铁的结实生物学,邹皮获得较多种子,增加繁系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本地通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dtong.com.cn/bm/32666.html